中新网北京新闻10月1日电 为期5天的第二十七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4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举办期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邢金春教授围绕前列腺癌诊疗现状及最新进展等话题展开探讨。
前列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与关注度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攀升,尤其在我国,因庞大的人口基数与日益加剧的老龄化趋势,前列腺癌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常伴随骨转移,这一现象不仅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痛苦,还显著降低了其生活质量并影响着预后,凸显了当下前列腺癌诊疗形势的严峻性。据中国癌症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前列腺癌新发病例数高达约13.4万例,死亡病例数亦达到约4.75万例,发病率与死亡率分别位列中国男性癌症谱的第6位与第7位。为此,叶定伟教授强烈倡导并呼吁早筛、早诊、早治策略的广泛实施。
在此背景下,2024版《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的发布为前列腺癌的规范化诊疗树立了新的标杆。作为该指南编写组组长,叶定伟强调,本版指南以“立足本土,融汇国际”为编纂理念,不仅紧跟欧洲泌尿外科协会(EAU)和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等国际前沿,全面吸纳了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更因地制宜地融合了中国本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研究成果,展现出“量体裁衣,精准施策”的实用性与针对性。此外,在指南的编纂过程中,汇聚了多学科专家的智慧与力量,倡导实践多学科诊疗(MDT)模式,这一创新举措对于提升我国前列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邢金春谈及了核素治疗,该技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精准靶向肿瘤组织,实现高效杀伤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周围正常组织。目前,骨靶向放射性核素治疗及靶向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的放射性配体治疗(RLT)在转移性前列腺癌的临床试验中已取得了显著疗效,为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镭-223是目前中国获批的前列腺癌核素治疗方案,作为全球首个发射α粒子的放射性药物,镭-223在治疗伴有症状性骨转移且无已知内脏转移的难治性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叶定伟指出,虽然前列腺癌的诊疗之路充满挑战,但每一步前行都充满着希望的光芒。面对日益沉重的疾病负担与不断攀升的治疗需求,国内外前列腺癌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紧密合作,深耕基础研究,拓宽临床视野,共同推动了前列腺癌诊疗领域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邢金春以核素治疗为例,阐述了前列腺癌领域近期取得的突破性成就。在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PEACE-3研究揭示了镭-223联合恩扎卢胺作为mCRPC一线治疗方案的卓越疗效与安全性。该研究显示,此联合疗法显著延长了患者的中位放射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至19.4个月,疾病进展风险降低了31%,总生存期更是达到了42.3个月的喜人成果。此外,安全性方面表现同样优异,与恩扎卢胺单药相比,联合方案未显著增加≥3级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mCRPC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这一成果不仅拓宽了镭-223的临床应用范围,更为临床医生在治疗策略上开辟了新径。
此外,核素治疗在近年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也有颇多亮点。PEACE III研究强调了镭-223联合ARi恩扎卢胺在降低mCRPC患者的骨折风险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为预防骨相关事件提供了重要手段。COMRADE研究则揭示了镭-223与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治疗BRCA2突变骨转移mCRPC患者中可显著延长疾病控制时间,为特定基因型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此外,核素治疗与免疫治疗、外放射治疗、DNA损伤修复(DDR)抑制剂等疗法的联合应用,新型放射性元素的研发以及新靶点、新载体平台的探索,正逐步引领前列腺癌治疗向更加个性化和精准化的方向迈进。
两位专家阐述了前列腺癌诊疗领域正步入一个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一积极态势不仅预示着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将迎来显著提升,更预示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将得到全面改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