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厅全力推动海南自贸港教育高质量发展

书写教育强国建设“海南篇章”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琬茜 通讯员 金浩田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琼州大地上,一个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陆续传来——

上新!海口市五源河学校粤海校区、三亚市立才学校、儋州环新英湾黄冈高级中学等一批“高颜值”新学校和新校区相继亮相;

迎新!中国境内首个外方独立办学高校——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迎来第二届新生,招生人数实现倍增;

最新!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医科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三亚学院等高校将新增一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我省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这背后,是省委、省政府始终坚定不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是全省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的实践。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教育系统以办好人民满意和自贸港建设需要的教育为目标,以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为引领,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面貌发生了全方位、开创性、格局性的变化,实现了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蓬勃展开,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A

一份初心

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日,在海南大学、海南医科大学等高校,由省领导带头讲授,一堂堂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生动精彩的思政课开讲。

近年来,全省教育系统聚焦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完善顶层设计,创新机制平台,狠抓队伍建设,推动全省学校思政课建设质效齐升,为加快构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生态新格局、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重任的时代新人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随着《海南省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深入推进海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海南省学校思政课建设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相继出台,在“路线图”和“施工图”的不断完善、深度实践中,我省思政课“关键课程”地位愈发凸显。

组建联盟,画好育人“同心圆”——由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琼台师范学院分别牵头组建4个覆盖全省大中小学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区域联盟。4个区域联盟已正常开展工作,并结合近期的抗击超强台风“摩羯”,将“抗风救灾的生动实践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为主题开展集体备课。

与时俱进,用好思政“主课堂”——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在高校全覆盖开课,组织编写涵盖大中小幼不同学段的《自贸港知识面对面》校园系列读本,成立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基地。

创新发展,善用社会“大课堂”——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发挥海南“三度一色”独特优势,以建设“大思政课”为牵引,组织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小我融入大我”“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文物里的思政课”等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教学,将思政课堂“搬”到更多现实场景中。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全省教育系统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确保全省教育系统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坚定前行。

殷殷期盼,终有回响。在全省教育系统和各来琼办学高校的共同努力下,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取得了阶段性重要进展。在2023年度对市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由2022年的77.8%提升至86.6%。

B

一块招牌

擎起教育开放发展新标杆

“4·13”以来,我省累计签约各级各类教育合作项目130余个,总投资420余亿元,累计签约引进47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88所知名中小学校,累计引进各类教育人才2.5万人,2100多名高层次人才踊跃参与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

敢于创新,先行先试。聚焦“深海科技”“南繁育种”两大战略任务,我省推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以“1+2+N+X”为结构,推进“设备设施共建、科研平台共享、重大项目共研、研究生共育、管理共商”的“五共”模式,探索出一条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崖州湾实践之路”。

自2019年起,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一批院校先后汇聚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由41名院士、700余名科技领军人才及1500余名教授导师,围绕科技攻关难点建设实验室、搭建了157个高水平科研团队,开展跨校、跨学科、跨组织的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

我省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加快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的坚实步伐,正越迈越大、越走越稳。一系列加快推进教育对外开放的创新实践,也为国家打造“留学中国”品牌贡献了海南经验。

站在体育场高处俯瞰,左手是波光粼粼的新村潟湖,右手是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建筑,一场关于未来教育的探索,正在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上演。

初到试验区,不少人留下这一深刻印象——没有校门、不设围墙,多所高校集聚在此,学生之间的活动十分自由。

如此直观的感受,源于创造性提出的“大共享+小学院”办学模式。物理空间上,图书馆、体育场、宿舍、食堂等公共设施全体学生共享使用,各高校又根据自身学校文化和学科需要,配建专享小学院。

在此基础上,试验区还创新开展“中外互鉴、文理互通、学科互融、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管理共商”等教育改革实践,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发展顺利起步。

如今,海南正持续擦亮“留学海南、留学中国”品牌,为中国学生提供“在中国、学世界”的教育选择。

C

一次蝶变

谱写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篇章

“短短一个暑期的时间,以前老、旧、差的校园环境竟焕然一新!”今年9月,新学期伊始,揭牌成立的洋浦第一小学东浦分校全新“亮相”,让不少学生和家长既惊又喜。

过去一年,在定安中学的托管下,定安县龙门镇定南中学从初级中学扩建为九年一贯制学校,重新制定管理制度,招聘一批年轻教师,翻新改造宿舍楼、食堂及所有教室等,同年秋季学期生源回流率达366%。

……

基础教育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幸福。在海南,类似这样的蝶变不在少数。

近年来,海南全面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目前共创建教育集团157个,覆盖托管400余所学校,提供优质学位25万个,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让更多孩子实现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的目标。

为满足人民群众实现“有学上”到“上好学”的需求,我省通过合作办学扩优提质,赋能教育高质发展。

目前,既有北京、上海等国内发达地区的名校落地海南,也有哈罗国际学校等一批国际名校向海南敞开大门。足不出户享受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通过以强带弱,一所优质学校能带动一批、辐射一片;通过电子屏幕和5G网络,身处乡村偏远教学点和薄弱中小学的师生能远程共享城区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

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一市(县)两校一园”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引进工程,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截至目前,该工程累计引进国内外知名学校88所,提供超过17万个优质学位。

一系列切实有效举措,彰显海南教育质量提升的成效——推动各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衔接,不断完善职业人才成长“立交桥”,受益学生累计约15万人;围绕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集群,推动职业学校与1800多家企业开展合作,覆盖全省13个重点园区;在全国首创“旺工淡学”技能人才继续教育新模式,累计培养旅游产业从业人员2.3万人。

今年三月,教育部正式宣布在海南等省份启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全域应用试点工作。以此为契机,我省积极探索试点工作的机制创新,采取分层级、分类别、分区域的策略逐步推进,旨在促进全省中小学教育向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的新高度迈进。

截至目前,我省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试点工作的实施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中小学激活率高达96.55%,在全国排名中跃居第四;区域激活率达到100%,稳居全国首位。平台上,师生注册用户总量已突破281.97万人次,其中学生用户172.05万人次、教师用户17.79万人次,充分展现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广泛的覆盖力与深远的影响力。

D

一种精神

教师队伍建设量质齐升

9月6日,超强台风“摩羯”席卷海南。一夜狂风骤雨,全省多地遭到严重损害,各地各校也被迫按下“暂停键”。

“我来!”“我能上!”“我报名!”在投身灾后复课复学的关键时期,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闻令而动,尽锐出战,无私奉献,昼夜奋战在抗风救灾第一线,凝结成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各地各校广大教师还结合亲身经历,将抗风救灾实践作为生动教材,引入教学,引领学生知情、共情、用情,深刻感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灾精神。

一场台风,既是一次考验、一堂大课,更是我省教师队伍担当奉献的最好佐证。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全面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夯实教育强省之基。

一份份文件出台、一项项措施落地、一次次行动开展,我省高位谋划、系统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加速推动全省教师队伍量质齐升,汇聚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磅礴力量,开创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新局面。

随着张云阁、王嫣雪、何燕等一大批教书育人模范和师德楷模相继涌现,他们以真实感人的育人实践,生动诠释和弘扬教育家精神,全省上下,尊师重教的氛围愈加浓厚。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为强化队伍建设,激发教师活力,我省持续深化改革,让教师队伍“活”起来、考核评价“优”起来、教师发展“强”起来——

启动实施基层教育人才激励改革试点,探索以市场化方式精准引进我省急需紧缺基层优秀教育人才,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

持续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优化城乡教师资源配置;稳妥推进公办中小学教师优化配置改革,不断盘活编制和岗位资源;

健全职称评价体系,畅通教师职称晋升通道,强化考核评价结果运用,有效破除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的“天花板”……

(本报海口9月29日讯)